耐熱膠輥,由支承轉軸.金屬套筒和膠層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說的膠層是含有硅橡膠的耐熱膠層,其組成含量為【重量%):
6 0---8 0 甲基乙.烯基硅橡膠
3--1 0 羥基硅油
5 -io 懸浮自炭黑
5~io 沉淀自炭黑
0·5~12 硫化促進劑
l~5 著色劑
2.按照權l喬】要求1所述的耐熱膠輥的生產方法:
a,把硅橡膠及其配合組分進行素混煉均勻后,室溫停22孫時.
b.熱混煉十分鐘后制成膠片;
c.在一只金屬套筒上生膠成型;
d.硫化成型;
e,研磨修正后即為成品.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驟a中素混煉的溫度為<35℃.
4.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驟b中熱混煉的溫度為<50℃.
5.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生產方法J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驟c中進行生膠成型時,在金屬套筒上還涂有一層【開姆洛克)粘結劑.其特征在于操作步驟d中的硫化成型操作,實際上包括初次硫化及二次硫化兩個過程,初次硫
化溫度為l 5 0'c,二次硫化溫度為2 5 0'C.在塑料和無紡布的粘合,印染燒毛及冶金化工等行業的生產過程
中,操作溫度較高,有的可達到2 5 0℃以上-在這些生產工藝中,目前大多數仍采用一般橡膠制造的膠輥.由于環境溫度高,橡膠容易發生老化,龜裂,起火等現象,膠輥的使用壽命短,而且在塑料與無紡布的粘合面,印染燒毛后的坯布上常常留有黑點和硫磺味,直接影響到產品質量,對工人的操作環境也造成污染.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設計一種能在這種高溫條件下使用的耐熱膠輥.
這種耐熱膠輥由支承轉軸、金屬套簡和膠層三部分組成,本發明改進的膠輥關鍵在于所說的膠層選用了一種含有硅橡膠的耐熱膠層J本發明改進的耐熱膠層的組成物包括:甲基乙烯基硅橡膠,羥基硅油,懸浮白炭黑-沉淀自炭黑,硫化促進劑和著色劑等組分.各組分的配比【重量070):60- 80甲基乙j?;柘鹉z,3~10羥基硅油,5~10懸浮自炭黑,5-10沉淀白炭黑,0·5~12硫化促進幫和1-5的著色劑.
本發四配稍耐熱膠輥的生產工藝如附圖所示,其主要過程包括:
a.把硅橡膠及其配合組分放入混煉機中進行素混煉,控翻混煉溫度≤3 5.c-混煉均勻后,在室溫下停放2 4小時,以便恢復分子間的結合力.
b.繼續進行熱混煉,控稍混煉溫度<50℃左右,混陳十分鐘后壓成膠片.
c.在金屬套筒上進行生膠成型.先在金屬套筒上噴涂一層粘結劑,本發明是選用開姆洛克粘結劑,然后把精煉好的生膠片均勻地纏繞在金屬套簡的外表面上.
c.把成型的生膠輥筒,放進硫化機中進行初次硫化,控制硫化溫度為l 5 0'C,硫化三個半小時,再逐步升溫進行第二次硫化,控制硫化溫度為2 5 0'C,再硫化二個半小時.
e,經硫化成型后膠輥簡,再經過研磨修正后即制成所說的耐熱膠輥.下面再用—個實際例子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稱取7 0 0克甲基乙|希硅橡膠,5 0克羥基硅油,在混煉機上進行混煉,邊混煉,依次加入5 0克懸浮白炭黑,1 0 0克沉淀白炭黑,60克硫化促進劑和4 0克著色劑.控匍混煉溫度小于或等于3 5℃,混煉均勻后,出料,在室溫下停放2 4小時后,再進行熱混煉,控制混煉溫度不超過5 0℃,混煉十分鐘后出片.
取一只膠輥金屬鐵芯,在鐵芯的表面上噴涂一種開姆洛克粘結劑,然后把生膠片均勻地纏卷在膠輥的鐵芯上,膠層的厚度為2 0毫米±5.成型的生膠輥,送入硫化機中硫化,初次硫化溫度為150
.c,硫化三個半小時后,再進行二次硫化,二次硫化溫度為2 5 0℃,取出研磨修正,即為本發明所述的耐熱膠輥.
本發明的優點是很明顯的,這樣制成的膠輥可以在2 5 0℃以上環境溫度下使用J膠輥使用性能不變,一般橡膠輥在同條件下,只能使用三個月,而本發明則可使用一年半至二年,其使用壽命比較一般的橡膠膠輥延長6-8倍,使用過程中對產品不污染,改進了產品質量,延長了膠輥更換周期,大大提高了設備的生產利用率.
